为世界诗歌日而写

【为世界诗歌日而写】作者:黎荔
为世界诗歌日而写
每年3月21日, 是“世界诗歌日”(WorldPoemDay) 。 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节日始于1999年 。 与圣诞节、情人节等世界性节日比, 这个小小的节日知道的人不多, 媒体或商家也绝少为这一天花功夫做文章 。 诗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, 中国是世界诗歌的重镇 。 诗歌对中国文化浸润极广, 从远古到现代, 从君王到庶民, 从京畿到边塞, 莫不沾溉 。 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, 举国关注, 线下线上, 余温未了, 说明了诗歌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。 事实上, 诗歌是建设未来的工作, 而未来永远是人们灵魂深处渴望的, 它代表着自由、平等、健康、美好、真实、善良和进步 。 即使今天的时代英雄是商人明星和网红, 诗人不过是站在失败者的一边, 但诗歌之光永远在照耀, 就像太阳, 除了对它享受, 我们无可奈何 。
最好的诗歌应是更高更广阔的光明境界, 诗人应奔走在光明中, 而不只是停留在狭小的形式黑暗里 。 事实上, 我不屑于那种只是琢磨形式的诗人 。 诗的成功往往不在诗之中, 而是在诗之外, 一个诗人在写下一行诗之前, 他早已是一个诗人了, 他是内外澄澈的赤子 。
据说北大中文系林庚教授上的最后一课:“什么是诗?诗的本质就是发现 。 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, 睁大了好奇的眼睛, 去看周围的世界, 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。 ”顿时全场肃然 。 先生讲完回家就病倒了 。 钱理群教授评之为“天鹅的绝唱” 。 我明白了, 如今之所以少见真正的诗, 是因为没有婴儿——人们都老奸巨滑了!
为世界诗歌日而写
儿童没有成见, 没有受到科学思想的训练, 不善抽象, 却善想像, 孩子说车的脚是圆的, 公园里的孔雀开屏是大母鸡开花, 剥开桔子皮, 是一圈月亮坐着说话, 凡此种种, 不是毫无意义的胡言乱语, 孩子们就像诗人一样, 能够非常有效地将人带入一种超越现实景象的审美想像的诗意境地 。 童年天然的语感与未被污染的想象力, 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赋, 人在十岁以前都是诗人, 上帝制造他们的时候, 把这一切写在基因里面, 我们的基因里面都有这样的片段 。 但只有诗人的一生都在回忆他最初的十年 。 什么是诗人?诗人就是比凡人有更多的幻想, 他们就像好奇打量世界的孩子一样 。 科学担心诗人是否神志清醒, 科学不能容忍以无限为有限的奇思异想 。 我不想辩驳, 只想说, 这种奇异的思想如此古老, 它深伏于生命的根底, 它神秘而真朴 。 诗人与世人的最大分歧就在于, 在灰扑扑的日常生活中缅怀人类昔日青葱的梦想, 在时间的约束里尝试着一次次挣脱 。 他们时时都在用生命重铸一口时间之钟, 以语言改变钟摆般沉闷乏味的世界进程 。

    推荐阅读